別以為腸道只是負責消化!
它其實是人體的「第二個大腦」,更是免疫力與代謝的關鍵中樞。
研究指出,腸道菌叢的健康,和人體整體健康成正比。
當「好菌」與「壞菌」比例失衡,也就是出現「菌叢失衡」時,身體會透過各種小狀況發出警訊。
營養師整理出5個常見的腸道求救訊號,看看你中了幾個?
目錄
什麼是「腸道菌叢失衡」?
注意!菌叢失衡的5大求救訊號
消化不順(脹氣、排便不規律)
皮膚狀態不穩(搔癢、痘痘)
情緒波動與腦霧
免疫力下降、容易感冒
持續性疲倦感
三步驟,養回腸道「好菌」大軍
多吃天然發酵食物
餵好菌吃纖維
打造好菌的生活環境
營養師小結:菌叢健康=全身健康
什麼是「腸道菌叢失衡」?
腸道就像一座微型生態圈,裡面住著數以兆計的菌群——
有幫忙維持平衡的「好菌」、也有搗亂的「壞菌」。
✅ 健康狀態:好菌佔優勢,壞菌被抑制,整體平衡穩定。
❌ 菌叢失衡:飲食油膩、壓力大、熬夜、亂吃加工食物,都可能讓壞菌增生、好菌減少,腸道功能就會失序。

注意!這5種狀況代表菌叢可能失衡
1️⃣ 消化不順(脹氣、排便不規律)
壞菌在腸道產氣太多,容易出現脹氣、放屁、便秘或腹瀉等症狀。
2️⃣ 皮膚反覆出狀況(搔癢、痘痘、乾燥)
腸道發炎也會導致皮膚防禦力降低,讓皮膚變敏感、乾癢或長痘痘。
3️⃣ 情緒低落、思緒不清
大部分的快樂荷爾蒙「血清素」由腸道產生。因此腸道菌叢混亂時,也容易出現焦慮、煩躁或有「腦霧感」。
4️⃣ 容易感冒、過敏反覆
腸道有非常大面積的黏膜組織,七成免疫細胞都集中在這。菌叢失衡會削弱免疫防線,給病源體入侵的機會。
5️⃣ 長期疲倦、睡再多也沒精神
腸道若慢性發炎、營養吸收不良,也會讓人人容易疲倦。

三步驟,養回腸道「好菌」大軍
出現以上症狀怎麼辦?
別怕!腸道健康是可以「養」回來的!
只要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開始,好菌就能重新回歸。
步驟一:多吃天然發酵食物
發酵食物是最天然的好菌來源。
📌 建議選擇:無糖優格、泡菜、味噌湯、豆腐乳、康普茶
👉 避免過甜或過鹹的產品,才能真正幫助好菌。
步驟二:餵好菌吃纖維
蔬菜、水果與全穀類中的膳食纖維,就是好菌的能量來源。
📌 多放進餐盤的食材:奇異果、蘋果、蘆筍、香蕉、深綠色蔬菜、燕麥
👉 每餐多點蔬果、主食換成糙米或燕麥,從日常飲食養成好菌。
步驟三:打造好菌的生活環境
壓力、睡眠與運動,都會影響菌叢平衡。
📌 三個習慣開始做:
規律作息、別熬夜
每天動一動,飯後散步或快走30分鐘
多喝水、細嚼慢嚥、放慢生活節奏

營養師:菌叢健康=全身健康
腸道健康幾乎牽動全身——
從消化順暢、皮膚穩定,到精神狀態與免疫力,都與菌叢健康息息相關。
時刻記得:
你的菌叢有多健康,你的人就有多健康。
從今天開始,吃得天然、睡得規律、心情放鬆,
讓好菌回家,身體自然更有活力。

延伸閱讀
早上該選B群 or 咖啡,營養師:這樣選最聰明
營養師破解三大補鐵迷思,找回紅潤好氣色!